《我的阿勒泰》李娟著/花城出版社2021年9月版/45.00元
○周思儀 王夢迪
近日,花城出版社重磅推出李娟非虛構散文集《我的阿勒泰》全新修訂版。此版本為面世11年以來第四次修訂升級:勘誤精校并附新版序,文字表達更為精煉準確;印制材料更迭為平滑柔韌的進口純質紙,裝幀設計與花城社陸續推出的李娟作品《遙遠的向日葵地》《記一忘三二》組成系列。
在《我的阿勒泰》一書中,作者李娟以細膩明亮的筆觸,全景式記錄北疆邊地的美好閃光時刻。圍繞阿克哈拉村和喀吾圖的鄉居家庭生活,展現了游牧民族深遠、豐富的生存景觀。書中記錄了“我”在18歲到20出頭的年紀,懷有的那些關于自由、友誼、愛情的珍貴記憶:那時的“我”生活在鄉間山野,與周遭現實格格不入,卻額外珍惜與鄰人為數不多的交集——與河邊洗馬的少年的相處,和巴哈提小兒子的“恩怨”,偶遇賽馬小冠軍,鄉村舞會上的漂亮年輕人,還有熱情的姑娘古貝,鄰居比加瑪麗……李娟的文字從容幽默,不僅僅寫出邊地之異,更寫出情感之同,細細鋪陳出一個寂靜而美好的邊地生活。
全書分為兩輯。第一輯《記憶之中》記錄了在喀吾圖和阿克哈拉村里細碎、堅韌的生活畫面;第二輯《角落之中》書寫了李娟和母親及外婆隨牧民遷徙、流動的日常: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脹的帳篷,夏季牧場上喧囂盛大的阿肯彈唱會,入冬后瓷實的迢迢雪路……一以貫之的,還有李娟關于“人”與“自然”的邊界的思索。比如,遭遇蝗災后的農民,戈壁灘上通往綠洲“滴水泉”的路,進阿勒泰深山中摘采“野生的木耳”……該書不僅切中環境與人類生存的矛盾,還傳達了人們盼望綠水青山的樸實訴求,其與李娟最新長篇非虛構散文《遙遠的向日葵地》具有隱性鏈接,顯示出作者的自然主義傾向與人文關懷。
作家劉亮程曾評價李娟:“土地會像長出麥子和苞谷一樣長出自己的言說者?!崩罹昃褪沁@樣一個言說者。多年前,李娟隨家人在新疆最北端阿勒泰地區的富蘊縣度過一段童年時光。少女時期,她跟隨游牧的哈薩克牧民輾轉遷徙于阿爾泰深山的夏牧場和冬牧場,逐漸形成“牧場”系列。在牧場中,李娟隱沒其身,更多地呈現哈薩克民族、北疆游牧地區的生活與日?!盀閴验煹挠文辆坝^做見證式留影”。她“躡手躡腳地生活于其間”,對羊——依附羊而生存的牧人們放棄判斷和駕馭,只剩對此種生活方式的誠實描述。近年來,李娟出版的作品《記一忘三二》《遙遠的向日葵地》則由“觀他”轉變為“如是我觀”,落筆更貼近于我、母親、外婆、叔叔等親人,以及賽虎、丑丑,雞鴨兔等家畜,由此從容不迫地構造出一個獨特的“李娟宇宙”。
阿勒泰是李娟寫作的原鄉,她用細膩的情感和質樸的筆致描述了個人生活,透過私人的感觸呈現了北疆大地的面貌。流動的生活讓她深入遙遠的北疆,與陌生的人事物相逢,從牧民文化與大自然的力量之中,體驗到生命的深厚底蘊。困頓艱難的生活,在李娟筆下呈現出明亮細膩的特質,這一特質背后是對生命最為真誠的敬重。它不僅抵達戈壁、草原、雪山、帳篷、駿馬和牧人,也走進我們內心深處某個甚少敞開的角落。